诗云:前有赵高后蔡伦,宦官青史有几人。东汉权阉始郑众,直到张让乱乾坤!开场诗道罢,书接前文。且说王充出身细族孤门,自小聪慧好学,博览群书,擅长辩论。六岁时父母尚存;八岁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十一岁时,其父去世。建武二十年,王充十八岁,游学洛阳,得见班彪。当时班固十三岁,王充与语大奇,抚其背对班彪说道:“此儿必记汉事。”建武二十四年,王充在县为掾功曹;在都尉府,位亦至掾功曹;在太守府,为列掾五官功曹行事。因数度谏争不合,故而离职归去。此后废退穷居,旧故叛去,故闲作《讥俗节义》十二篇。既疾俗情,又悯人君之政,故作《政务》之书。建武三十年后,王充再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因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读书,过目成诵,遂博通百家之书。
明帝永平二年后,王充还归乡里,屏居教授。因王充喜好论辩,所教授学说始似诡异,最终确有实理。章帝元和三年,王充徙家避难扬州,又至丹阳、九江、庐江,入扬州为从事,后转治中。自称“材小任大,职在刺割,笔札之思,历年寝废”,章和二年复自免还家。同郡友人谢夷吾上书举荐王充才学曰:“充之天才,非学所加。虽前世孟轲、孙荀,近世扬雄、刘向、司马迁,通不能过也。”章帝览奏,特诏公车征聘王充,却因病不能远行。和帝永元元年,王充续《讲瑞篇》稿,其后年渐七十,时可悬舆,乃作《养性》十六篇,终病卒于家中。当西汉中期之时,世人有谚云“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今观王充,可谓千古同叹。
王充哲学思想,皆录于《论衡》一书,包括元气自然论、无神论、认知论、历史观、人性说、命定论等,可谓博大精深。元气自然论者,乃是王充思想体系核心,是由元气和自然二元构成。元气是世界基源,自然即指客观自然现象。王充认为事物运动源动力是在“元气”本身,而非外部因素使然。王充强调万物源于气,皆都出乎自发、客观、必然,从而反对董仲舒所宣扬天造万物主张,指出天降祥灾极其荒谬。
无神论者,是强调世界物质性,认为无形元气及有形物体构成整个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禀受元气而生。物质载体不在,精神无处可存。“能为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又谓鬼神乃是人类生病而精神错乱,或者思念郁结所致:“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但由于历史局限性,王充又走向宿命之论。
认知论者,即如《别通篇》云:“倮虫三百,人为之长。天地之性人为贵,贵其识知也。”是谓人有认知能力,可以获得知识,从而产生力量。《实知篇》云:“尽知万物之性,毕睹千道之要也。”强调人类认知内容,即为天下之事,世间之物。对获得知识途径,王充坚持客观性,批判神秘主义先验论,指出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学而知之。“如无闻见,则无所状。凡圣人见福祸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从闾巷论朝堂,由昭昭察冥冥。天下事有不可知,犹结有不可解也。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历史观者,王充认为今胜于古,反对儒家是古非今,并认为历史古法对现在并非有用。所谓昌必有衰,兴必有废,时代进步,要不断选择正确治理之道。另有人性之说,王充认为人性可分为三等,分别是谓善、无善无恶、恶,并且指出人性三等可在后期学习或生活环境中得改变,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王充认为,一切皆由命定:“命当贫贱,虽富贵之,犹涉祸患矣;命当富贵,虽贫贱之,犹逢福善矣。”不是人力所能干预改变。命定论与汉儒“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人感应说实为殊途同归,是王充思想最大局限原因所在。王充在对“天人感应说”批判方法上陷入唯心主义,则不仅远远落后于荀子,甚至不如孔子。即便如此,王充仍然达到当时最高水平,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使后世之儒惧之。
闲言道罢,书归正文。永元十七年春,高句骊六代王称太祖王,名宫,引兵复还辽东,寇掠六县。辽东太守蔡讽因不谙军事,多次失利,丧师损众,只得上书告急。蔡讽乃是襄阳人,出身于荆襄大族。据《襄阳耆旧记》记载:汉末时,诸蔡最盛。蔡讽之姊嫁给太尉张温;长女为名士黄承彦之妻,小女为刘表后妇,长子便是曹操发小旧交蔡瑁。又有族侄蔡瓒字茂珪,为鄢国相;蔡琰字文珪,为巴郡太守,皆是蔡瑁同族兄弟。由此高句骊王宫大乱辽东,汉和帝闻奏大怒,乃罢蔡讽太守之职,以耿夔为辽东太守,前往征讨。
耿夔字定公,生卒年不详,挟风茂陵人,建威大将军耿弇之侄,五官中郎将大司农耿国次子 。年轻时有气概,永元元年任窦宪假司马,随军在涿邪山会师,出击北匈奴。耿夔与副校尉阎盘、司马耿谭,在稽洛山大败北匈奴军,追击直至私渠北鞮海,北匈奴二十余万人向东汉称臣投降。耿夔因此战功,被任命为骑都尉。永元三年二月,耿夔为大将军左校尉,与司马任尚、赵博等出居延塞,在金微山大败北匈奴,俘单于母亲阏氏,北匈奴单于逃跑,由此灭国。汉军追出塞外五千余里而回,耿夔因功被封为粟邑侯。窦宪失势自杀,耿夔受到牵连,被罢免官职,后出任长水校尉,又拜五原太守。至高句骊王宫侵入六县,耿夔奉旨代替蔡讽为辽东太守,由此书接前文。耿夔由是就任辽东,率众出击,将高句骊叛军击退。貊人侵犯辽东郡,耿夔复率军追击,杀死貊人头领;又率军攻击高句骊王国,击破高句骊军,斩其渠帅。捷报入京,汉和帝大喜,由此大赦天下,改元元兴。
元兴元年,汉室达到鼎盛时期。据官方统计,当时全国垦田面积达732万多顷,户籍人口达5325万多人,皆为东汉一朝之最,时人称为“永元之隆”。便在此年,蔡伦改革造纸技术,被称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出身于大凑山下冶铸铁匠世家。卫飒任桂阳郡太守,设置铁官,蔡家因此得入官籍。蔡伦幼时在石林乡学启蒙读书,习《周礼》,读《论语》,又熟知冶炼铸造,种麻养蚕,满腹经纶。十八岁时,汉明帝永平十八年,由调运采冶铸铁官员推荐,进皇宫为宦,在掖庭当差。几年之后,提升为小黄门宦官,才华开始显露。建初七年,窦后设计诬陷宋贵人,蔡伦参与验实,便为帮凶。和帝即位时,升为中常侍,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参预朝政。
汉和帝初登皇帝宝座,年龄尚幼,窦太后把持朝政,皇权旁落外戚。蔡伦心性秉直,便与钩盾令郑众首谋,扶助和帝清除窦氏,立下大功。永元九年,加位尚方令,命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蔡伦兼任尚方令时,掌管尚方,所制“尚方宝剑”便为最高权力象征。尚方制作刀剑器物,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之法。四十年后,崔寔在《政论》中写道:“有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彼时蔡伦已成为兵器品牌之祖。当时发明纸张,纯属事发偶然。蔡伦因主管监督制造宫中各种器物,故选出材料中树皮、麻布、旧渔网等无用之物,无处置放,便命工匠切碎剪断,扔在池中。时间既久,杂物烂掉,而纤维不腐,下大雨时浮出水面。蔡伦大奇,忽灵感大发,乃命工匠将其捞起,放入石臼中搅拌成浆状,后用竹篾挑出,干燥后揭起,就变成纸。蔡伦带工匠反复试验,终致轻薄柔韧,便于使用。
蔡伦大喜,乃将造纸方法写成奏折,连同纸张呈献皇帝。和帝大为赞赏,便诏令天下使用,朝廷各官署皆都视作奇迹,名为蔡侯纸。在此之前,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铜器,春秋时用竹简、木牍、缣帛记事。然竹简笨重,缣帛昂贵,造纸术因此一旦发明,天下大得其利。蔡伦造纸术是中国最伟大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杰出成就。直到魏晋,盛行读书、抄书及藏书之风,都得益于蔡侯纸普及推广。有道是盛世不永,韶华易逝,端地是如此,一点儿不假。正当东汉王朝如花似锦之时,汉和帝忽然英年早逝,病死于洛阳章德前殿,时年仅二十七岁。按照传统,应是和帝长子刘胜继承皇位,但刘胜自幼生有怪病,多年不愈,皇后邓绥乃立出生不足百日之皇子刘隆为帝,是为汉殇帝,改年号为延平,封其兄刘胜为平原王。邓绥进升为太后,临朝听政。乃葬和帝刘肇于慎陵,上庙号为穆宗,谥号孝和皇帝。
和帝葬后,宫人并归陵园。太后赐周、冯贵人策书道:“朕与贵人托配后庭,共欢等列,十有余年。不获福祐,先帝早弃天下,孤心茕茕,靡所瞻仰,夙夜永怀,感怆发中。今当以旧典分归外园,惨结增叹,燕燕之诗,曷能喻焉?其赐贵人王青盖车,采饰辂,骖马各一驷,黄金三十斤,杂帛三千匹,白越四千端。”又赐冯贵人王赤绶,见其未有头上步摇、环佩,更加赐各一具。诸贵人及嫔妃见此,无不感佩赞叹。
当时主幼国忧,甫遭大患,法规禁条不备。宫中库吏报说丢失大珠一箧,内宫由是人心慌乱。太后邓绥想来如果加以拷问,必定有人趁机谫除异己,殃及无辜。于是不令有司追索,只亲自检阅所有宫人,冷静仔细察言观色。结果偷窃者大惧,马上自首服罪,就此大事化小。又有内侍吉成深受和帝宠幸,曾得罪驾御车夫;今皇帝既崩,御者便合谋冤枉吉成,说其有挟邪弄巫蛊惑之事,以至先帝早亡。有司接报,遂将吉成下至掖庭狱拷问审讯,供辞证言明白无误。上报太后欲判极刑,邓绥不以为然道:“我知吉成常在先帝左右,先帝平日待之有恩,尚无恶言相加,今何至如此妄加巫蛊图害?此不合人情,必有诬陷。”于是命令干吏进行核实,结果巫蛊之事是驾车人自己所为。此案告破,宫中无不叹服邓太后圣明。
邓绥常以为鬼神难于征信,太多祭祀并无好处,于是诏令罢去不合典礼之诸祠官。又诏令赦免自光武帝建武以来所犯妖言巫恶,及马、窦家属所被禁锢者,都免罪为平民。又崇尚节俭,减去膳馐、择米、刀剑、帷帐等一切服御珍膳,靡丽难成物件。如非供祀陵庙大祭,稻粱米不得选择,早晚一肉饭而已。旧太官、汤官常年费用二万万钱,邓绥敕令停止,自此裁去数千万。郡国所贡纳物品,都命减去半数以上,上林苑鹰犬一律卖掉;蜀郡、广汉郡供进金银缘器以及九带佩刀一并不再上调。停止画工三十九种,又御府、尚方、织室锦绣、冰纨、绮鄃、金银、珠玉、犀象、王毒瑁、雕镂等玩好之物都停止不作;离宫别馆蓄积米粮薪炭一律省去。又诏令诸园贵人、宫人,有宗室同族若体弱年高不堪使用者,叫园监核实上报名册,亲到北宫增喜观检阅询问,听任去留,当日免除遣散五六百人。
延平元年四月,辽东鲜卑突然攻打渔阳郡,大抢一通满载而归。渔阳太守张显接报大怒,率数百骑出塞追击。兵马掾严授见渐入危险地带,急劝止太守道:“将军不要再急于追击!鲜卑人知我在后,又不速逃,只引我深入,必有埋伏。不如先安下营寨,派出轻骑打探虚实,再追不迟。”张显见将要追及敌骑,闻谏大怒道:“若诸将都似你此般胆小,如何建功?”当场就要斩杀严授,被诸将苦求方罢。张显怒气不息,下令急速追击,果然撞进鲜卑人伏击圈内,被团团围击。张显侍勇冲突,中箭阵亡,手下士卒四散逃跑。此时惟严授不逃,反而收拢部众力战,亲自杀死多名敌骑,身负十余处伤,最后战死。渔阳战役消息上报朝廷,邓太后非常感慨,亲撰文诏予褒奖,又赏赐严授等烈士家属钱财,提拔子弟做官。从此以后,鲜卑人在历史舞台上登场次数日益增多,逐渐成为北方重要民族。
延平元年八月辛亥日,新帝刘隆忽然病逝,仅在位二百二十一天,实际寿命未满周岁。因系夭折而亡,邓太后故为其上谥号为孝殇皇帝,葬于康陵,陪伴父皇。中国帝王之中,汉殇帝是即位年龄最小,亦是寿命最短者,被史家称为百日皇帝。殇帝忽然夭亡,邓太后便与兄长车骑将军邓骘等人定策禁中,当晚使邓骘持节迎清河王世子刘祜进京入宫,斋于殿中。邓太后亲临崇德殿,引拜刘祜为长安侯,同时下诏为和帝承嗣。有司读策命毕,太尉奉上玺绶,刘祜即皇帝位,是为汉安帝,时年十三岁,仍由太后临朝称制,改次年为永初元年。
延平元年九月,朝廷以梁慬为西域副校尉,克期赴任。梁慬字伯威,北地弋居人。父亲梁讽曾担任过州刺史,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时为军司马,携带金帛出使北匈奴,宣扬汉天子威德,得上万人归附。后因不合窦宪心意,受髡刑后被遣送武威,武威太守遵守窦宪旨意杀之。窦氏被消灭后,汉和帝知道梁讽是被窦宪诬陷,于是征召梁慬,任为郎中。梁慬有勇,为人慷慨喜好功名,先任车骑将军邓鸿部下司马,此时再次迁升,便为西域副校尉。
梁慬奉旨离京上任,行至河西时,便闻西域诸国反汉,合攻西域都护任尚于疏勒城。任尚上书求救,朝廷命梁慬率河西四郡羌胡五千骑驰救。援军未到,业已解围。朝廷以为任尚在西域多年劳而无功,又激起诸国叛乱,由是征还京师,以骑都尉段禧为西域都护,西域长史赵博为骑都尉。段禧、赵博镇守它乾城,梁慬进言道:“它乾城小,若遇战事绝不能固守,便如当年耿恭将军困守疏勒,只有十三骑得还玉门,此危计也。某有一计,可如此如此,占据龟兹以守。”段、赵二人连称妙计,便请行之。梁慬便率五百骑兵出哨,前至龟兹,派副将进城以诈术游说龟兹国王白霸,声称愿意率汉军进入龟兹,助其共同守城。
白霸闻言颇喜,当即同意梁慬建议,并亲至城门迎接五百汉骑。龟兹官民不从,极力劝阻,白霸不听。梁慬率军进入龟兹城之后,派遣副将急速回去它乾,迎接段禧及赵博率众前来,至此进入龟兹城中军队共有八九千人之众。龟兹吏民见都城为汉军所据,由是背叛龟兹王白霸,与温宿、姑墨两国联合造反,聚众数万,一同围攻龟兹。梁慬请令出城迎战,奋其武勇,大破诸国联军。战争持续数月,联军兵败退走,梁慬乘胜追击,斩杀一万余人,生擒数千,获骆驼畜产数万头,于是龟兹局势渐被平定。
梁慬等人虽然保住龟兹,但西域通往中原道路已被叛军堵塞,命令文件无法传递,朝廷对此甚忧。公卿议论此事,由是上奏朝廷:“西域阻碍重重,距离遥远,诸国又屡次反叛。官兵远离故国在彼处屯垦,经费消耗,永无止境,不如弃之。”邓太后准奏,由是诏命撤销西域都护,派遣骑都尉王弘征调关中兵马,将梁慬、段禧、赵博屯驻龟兹官军,以及伊吾卢、柳中屯田官兵接回汉朝本土,各行安置。永初元年春,命任尚为征西校尉,封乐亭侯;十一月,派车骑将军邓骘为主帅,任尚为副,率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五营,檄召三河、三辅、汝南、南阳、颍川、太原、上党部队,共发五万大军驻守汉阳,以备钟羌。
邓骘字昭伯,南阳郡新野县人,祖太傅邓禹,父护羌校尉邓训,妹和熹皇后邓绥,出身名门。先为大将军窦宪属官,因妹邓绥入宫为贵人,邓骘兄弟都被任命为郎中。永元十四年,邓绥被立为皇后,邓骘三迁累任虎贲中郎将。殇帝即位,拜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掌控朝政;仪同三司名号,便从邓骘开始。自从和帝驾崩,邓骘兄弟常居宫中。邓骘为人谦逊,屡次请求回府,年余后邓绥方才同意。至永初元年,邓骘被封为上蔡侯,食邑一万户。又因迎立安帝功劳,增加食邑三千户。邓骘辞让不受,逃避册封使者,辗转诣阙,上疏陈述。邓绥览疏不允,邓骘频繁上疏,太后无奈,这才允许其辞。时因西域都护撤销,凉州羌人再度叛乱,扫荡劫掠凉州,朝廷为此诏命邓骘率军五万讨伐,汉安帝及邓绥亲在平乐观饯送。
永初二年正月,邓骘率五营禁军向西,屯驻汉阳郡。当时各郡汉军未达,钟羌部落数千人趁势抢先出击,在冀县以西击败邓骘五营军,斩杀一千多人。邓骘大败,复向东退至渭滨,一面招揽败众,檄令催促郡兵。直至是年来末,各郡兵马才陆续到齐,至渭滨大营报到。邓骘乃派征西校尉任尚为前锋部帅,车骑将军从事中郎司马钧为副,率领各郡郡兵,西出平襄,报复前仇。二将鼓勇而行,未料遭遇滇零所率数万羌军,回避不得,只好交战。结果汉军寡不敌众,任尚、司马多二将大败,仅以身回,两万汉军战死八千,伤者无数。羌军由此声势大振,实力强盛,朝廷再也无法控制。湟中各县谷价每石万钱,死亡百姓无法统计。
太后邓绥得知战事不利,急诏命邓骘回师,留任尚驻扎汉阳郡,负责各军调度。邓骘尚未至亦,太后又派使者专程迎接于途,任命为大将军。邓骘到达洛阳,又派大鸿胪出迎,中常侍前往郊外慰劳,侯王、公主以下群臣皆在路旁等候。群臣众卿俱都不解,暗道:“败军之将,怎地反倒胜似定远侯班公,扬威西域,凯旋而归?”但只限于腹内嘀咕而已,不敢议之于众。但休看邓骘攘外无功,安内却是有术;安帝即位后多发叛乱,导致天下饥荒,盗贼群起,四方蛮夷侵扰。邓骘崇尚节俭,罢除劳役,又推荐何熙、祋讽、羊浸、李郃、陶敦等贤士到朝廷任职;征辟杨震、朱宠、陈禅等人任自己幕僚,于是天下安定,百姓称赞。
梁慬回到敦煌,正赶上众羌反叛,朝廷大量调发兵马向西进击,诏命梁慬留作各路兵马援军。梁慬到达张掖日勒,诸羌万余人攻打亭候,劫掠吏人。梁慬进兵攻击,大败羌兵,并乘胜追到昭武。羌兵四散逃走,得以逃脱者只有十之二三。汉军复追至姑臧,羌人诸豪有权势者三百多人投降,梁慬进行安慰阔导并遣回故地,河西四郡重又安定。梁慬受命屯兵金城,听说羌兵转去侵犯三辅,迫近园陵,立即率兵攻打,转战于武功美阳关。梁慬作战时屡受创伤,但皆不顾,连续击破羌兵,全部夺回被掠人口,捕获马畜财物众多,羌兵四散奔逃。朝廷大力嘉奖,多次下诏慰问勉励,将西方之事全部委任,命为诸军节度使。
永初三年冬,南匈奴与乌桓反叛。朝廷命大司农何熙行车骑将军事,中郎将庞雄为副,率领羽林五校营士,再调发边境十郡兵马二万多人,另外檄命辽东太守耿夔率领鲜卑众族,共同攻打叛军,诏命梁慬行度辽将军事。庞雄与耿夔共同攻打南匈奴奥鞑日逐王,最终得胜。南匈奴单于亲自率兵在美稷包围汉中郎将耿种 ,连战数月。耿种被攻急迫,便发檄文求救。永初四年正月,梁慬率八千余众奔驰前去救援,到达属国故城,与南匈奴左将军、乌桓首领交战。梁慬再发神威,战无不胜,击杀南匈奴及乌桓主帅,获其妻子,诛杀三千多人,掳获财物无算。南匈奴单于亲率八千骑兵迎战,包围汉军,梁慬披甲奔驰出击,所向披靡,南单于战之不胜,只得引兵回到虎泽。同年三月,何熙率五校营军到达五原曼柏,突然生病,不能前进,于是便派庞雄、梁慬、耿种,共率步骑兵一万六千人攻打虎泽。汉军连营向前推进,南单于惶恐害怕,派左奥鞑日逐王到梁慬大营请降。梁慬于是大摆兵阵,接受南匈奴军投降。南单于脱帽赤足,背缚叩头,交纳入质。乌桓人见南匈奴投降,孤军难存,由是在无何率领下,带众王向汉朝投降。其后不久,何熙在军中去世,朝廷升任梁慬为度辽将军。
谒者庞参向大将军邓骘建议,请将陇西边疆各郡因贫困而无法生存百姓,迁徙到三辅地区居住。邓骘同意庞参建议,便欲放弃凉州,集中力量对付北方边患。于是召集公卿商议,对众说道:“凉州以及边北,譬如两件破衣,若牺牲其中之一去补其二,尚能得一件整衣;若是不然,则两件全都不保矣。”此论一出,众卿哑然。惟郎中虞诩不以为然,对太尉张禹说道:“此谬论也。先帝辛苦开辟疆土,今大将军因恐费事弃之,如弃蔽衣。凉州既失,三辅则为边塞;三辅若作边塞,则祖宗园陵皆处界外,万万不可也!俗云‘关西出相,关东出将’,凉州习兵练勇超过它州。今羌胡之所以不敢入侵三辅,是因凉州在后,为其心腹之患耳!百姓持兵保卫凉州,毫无反顾,因凉州是属大汉。今若放弃,迁走百姓,人民不愿迁徙,定生变故。假使雄豪云集,乘势东来,我朝中既有贲、育之士,太公之将,犹恐不能敌也。议者以为补衣犹剩完好,我观如疽之溃,永无止境。放弃凉州,绝非善策。”
张禹惊道:“我意不及于此,若非先生,几乎坏却国家大事!则先生有何妙策,以救朝廷?”虞诩答道:“今凉州骚动,人情不安,我恐事发突然,则不能制。太尉应奏请朝廷,下令四府九卿,各推举所属州郡数人,对牧守令子弟都授予散官,表面奖励其功,实际予以监视,防止作乱。”张禹大为激赞,遂命四府都照虞诩之计行事,下令征召两州豪杰为掾属,授任牧守长吏子弟为郎官,借以安慰监视,以防其变。邓骘兄弟见虞诩竟敢利用太尉反对自己,不由恼羞成怒,愤恨不已,欲施阴谋诬陷虞诩。
时有朝歌县叛匪宁季等,聚数千人造反,杀死官吏,作乱连年,州郡官府无法镇压。邓骘于是奏请太后,任命虞诩为朝歌县长,使去平叛,欲借刀杀人。虞诩故友亲朋闻而大忧,皆至府吊之,说道:“此去朝歌,恐有去无回!何不设计避之?”虞诩笑道:“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此我为人本份也。不遇盘根错节,焉能识别利器哉?”于是欣然赴任,先去拜见河内太守马棱,报到就职。马棱奇道:“公乃学者,应在朝廷谋划大事,何来朝歌?”虞诩答道:“我受命之日,朝中高官皆加勉励。今下官奉命前来平贼,特为本郡建功,望求大人助之。”正是:他人皆谓是火海,独我观之是坦途!欲知其言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书架
微信支付 支付宝
九怀币 (元)
元
请在新页面中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