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冯唐只因不避忌,致使景帝难相容。匈奴谁不惧李广?奈何封侯让后生!开场诗道罢,书接前文。且说袁叔为救好友董偃来日杀身大祸,乃献计道:“何不劝长公主献其长门园,以为天子外宫?天子欲得此园久矣,休待其开口索求,公使长公主自动献之,则天子知道是贤兄主谋,来日一旦获罪,亦可免之。”董偃闻言称善,乃去见窦太主,说以此计。太主马上奏报皇上,说欲献长门园,以为天子行宫。武帝果然大悦,将长门园改名为长门宫,重加修建,焕然一新。董偃因此便得武帝欣赏,虽时常被人弹劾,也自安然无恙。
元光六年,堂邑侯陈午去世。汉武帝到堂邑侯府,来见姑母问安。馆陶长公主迎入正堂拜谢,参见天子,复再受家礼,姑侄寒暄已毕。尚未坐定,汉武帝便道:“既入侯府,我欲拜见主人翁者。”因当时姑父已死,此话显然是另有所指,言外有意。长公主听罢大惊,赶紧下殿,去掉耳环首饰,伏地请罪道:“臣妾行为无状,辜负陛下厚望,该当死罪。陛下未令交有司审问,已甚显宽容,我岂不知?死罪!死罪!”汉武帝命其平身,只管去叫主人出来相见。长公主见侄儿和颜悦色,并未发怒,遂重新收拾簪环,到东厢房将董偃引出,至正堂一起磕头请罪。汉武帝仔细相看董偃一番,暗自佩服姑母眼光,并不怪罪,还命侍者赏赐给董偃衣冠。公主摆筵,请汉武帝入席,亲自为皇帝奉食进觞。董偃见皇帝不呼己名,由是便自谓“主人翁”。汉武帝大笑,饮宴甚欢。宴罢,董偃贵宠之名,天下皆知。
又一日,武帝在宣室设宴,款待窦太主和董偃。当要进入宣室时,东方朔执戟上前阻拦,对武帝说道:“董偃有三罪可杀:以下臣私侍公主,死罪一也;坏风化,乱礼制,违先王法度,死罪二也;陛下正当壮盛,须积思六经,留心王事,追慕唐虞之政,仰敬三代教化。而董偃不知依经劝学,反以靡丽为重,奢侈为称,尽狗马之乐,极耳目之欲,行邪枉之道,径淫辟之路,此国之大贼,民之大害,死罪三也。臣请诛之,不可令其登堂入室!”武帝听后,沉默良久道:“酒宴已备,奈何?下不为例可也!”
东方朔坚执不从道:“陛下万万不可。宣室是先王正殿,非议论国事,不能进也!惟其如此,淫乱方除。昔竖貂教桓公淫乱,终与易牙为患;庆父缢于莒国,鲁难方已;管蔡伏诛,周室得安。然乱而后治,岂若防患于未然乎!”武帝闻听其言方正有理,乃罢宴于宣室,改在北宫;并令董偃从东司马门进,改称东交门。为奖励东方朔犯颜直谏之功,命赏金三十斤。从此董偃逐渐失去天子宠爱,三十岁便即去世;逾数载,长公主刘嫖也去世,与董偃合葬霸陵。后世历代公主贵人行越礼之事,刘嫖及董偃被认为是始作俑者。
行笔至此,便说东方朔其人其事。东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人。早年喜欢古籍,爱好儒家经术,广览诸子百家之书。汉武帝建元元年,征召天下贤良方及文学之士,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乃写三千竹简上书,需两人扛抬,汉武帝则以两月方才读毕。东方朔在其自荐书中奏道:“少失父母,长养史嫂,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年十五学击剑,年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年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臣今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目如明珠,齿若编贝,勇逾孟贲,捷似庆忌,廉比鲍叔,信效尾生。类似臣者,可为天子之臣矣!”武帝谓其气概不凡,便命为公车令。
公车令俸禄微薄,东方朔很是不满。为尽快得到天子召见,东方朔故意吓唬养马侏儒道:“皇帝说尔等不能种田,不能打仗,更无治国安邦之才,对国家无益,将欲杀之。”侏儒大恐,哭向天子求饶。汉武帝问明原委,即召来东方朔责问。东方朔奏道:“臣诈言吓之,不得已也。侏儒身高三尺,臣身高九尺,俸禄却是一般,岂非撑死若辈而饿死小臣哉!圣上如不重用,干脆放我回家可也,臣不愿白白耗费京城之粮。”汉武帝听后捧腹大笑,于是命令其在金马门待诏,至此东方朔稍得亲近天子,时常备询。
汉武帝有次射覆,置壁虎于盂中,无人猜中。东方朔乃自请道:“臣尝学《易》,请允试猜之。”乃叠蓍成卦道:“似龙无角,谓蛇有足;肢行脉视,爬墙越户。不是壁虎,则是蜥蜴。”汉武帝大奇,遂赐帛十匹。其后每遇射覆,东方朔每猜必中,武帝皆有赏赐。伶人郭舍人本受帝宠,由是嫉妒非常,每对汉武帝说东方朔狂妄自大,猜中只是偶然,并请与其一决高下,天子允之。郭舍人乃用树上寄生出题,不料东方朔竟也猜中;又连出谜语,东方朔应声就答,毫不犯难,众人皆惊。此后,汉武帝便命东方朔为常侍郎,宠幸有加。
建元三年,汉武帝常以平阳侯车仗出游狩猎,每出一至五日。因不满足其乐,又恐扰民,乃欲修建上林苑。乃命估算苑囿中所占农田价值,欲以荒地以抵偿农民。东方朔恰好在场,便向武帝谏言,说上林苑所处之地物产富饶,地势险要,若修成林苑则是不恤农时、非富国强民之计。又举殷纣王、楚灵王、秦始皇大兴土木,导致天下大乱为例。最后献上《泰阶六符》,希望汉武帝能观察天象变异,以自省所做之事。汉武帝立时改过,遂罢修建上林苑之事,拜东方朔为太中大夫,食禄一千石,加给事中之衔,并赏赐黄金百斤。
东方朔为常侍郎之时,汉武帝有次在伏天酷暑赐肉给侍从。负责分肉之太官丞迟迟未至,众人汗流浃背,热不可耐。东方朔便拔剑割肉,并对同僚说道:“如此伏天,应及早回家,请许我接受天子赏赐。”遂携肉离去。太官丞次日将此事上奏天子,武帝便问东方朔道:“昨日赐肉,卿不等诏令下达,就用剑割之而去,却是为何?”东方朔脱帽跪谢请罪。汉武帝道:“既先生认罪,请对众卿自责可也!”东方朔再拜而起,乃扬声说道:“东方朔!接受天子赏赐,却不等诏令下达,何其无礼耶!拔剑割肉,何其豪壮耶!割肉不多,又何其廉洁耶!急于回家送肉与妻,又何其仁爱耶!”汉武帝听罢笑道:“朕本使先生自责,孰料竟是自赞不已也!”乃大笑不止,又赐一石酒、一百斤肉,命其回家送给妻子。
东方朔有次喝醉,不及登东,即进入殿中,在殿角小便。其以为此举隐秘,却未料被同僚看见,由是上书弹劾。因犯此大不敬之罪,汉武帝也无法回护,遂下诏免其官职,将东方朔贬为庶人,但不令回乡,命在宦者署待诏。武帝姐隆虑公主之子昭平君因杀人被捕入狱,隆虑公主将死,替子求情,武帝答应其姐可用黄金千斤、钱一千万,以赎昭平君一死。然而武帝又不欲违逆法律,便令法官依法判决,终决死刑。武帝因违当初之诺而悲,东方朔却举酒向武帝祝寿,汉武帝拂袖而去。傍晚之时又诏见东方朔,问其祝酒原因。东方朔便道:“臣因见陛下悲伤,必损其寿;酒乃消愁之物,故以酒祝,以明陛下刚正至公,又可为陛下解愁也。”汉武帝由是转悲为喜,又复任东方朔为中郎之职,并赏赐布帛百匹。
东方朔以滑稽善谏陪伴武帝一生,又举荐己子为郎官,后升为谒者,常奉天子之命持节出使。及东方朔老病,临终前上奏武帝道:“《诗经》有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武帝惊奇道:“今顾东方朔之语,何多善言?”引以为怪。居无数日,东方朔病死。汉武帝这才大悟,方信经传所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史说东方朔博学多闻,故载有许多轶事。有次在建章宫内,忽现一物形似麋鹿,宫中无人识之。汉武帝命东方朔来看,乃奏道:“臣知其为何物,但请美酒佳肴。”武帝赐以酒饭。东方朔食罢,又奏请道:“某处有公田、池塘数顷,请陛下赏赐。”武帝再次答应。于是东方朔说道:“此物名曰驺牙。当远者欲附,驺牙先现。其齿前后均同,大小一致而无门齿,故曰驺牙。”汉武帝将信将疑。后期年,匈奴混邪王果领十万人来降。武帝方悟前事,于是又赏赐东方朔诸多钱财。汉武帝游上林苑,见一佳树,问东方朔树名,东方朔答曰:“此树名谓善哉。”武帝志之,逾数年,又问。东方朔答说:“此树名叫瞿所。”武帝怒道:“何前后不一耶?”东方朔答道:“大马小驹,长鸡幼雏,大牛小犊,稚儿长老,昨日善哉,今日已长成瞿所。生老病死,万物成败,何有定数?”汉武帝于是大笑。
汉武帝游幸甘泉宫,见驰道中有红色小虫,牙齿耳鼻皆具,无人能识。乃让东方朔来看,观后奏道:“此虫名叫怪哉。凡关押无辜者众,人皆怨恨叹息曰:‘怪哉怪哉!’藉此而感动上天,因愤而生,故名怪哉。此处定是当年秦朝狱所也。”汉武帝当即翻阅地图,果如东方朔所说。于是又问:“如何驱之?”东方朔答道:“凡有忧愁于心者,以酒解之。陛下只用酒灌之,此虫自然消失。”武帝使人将虫子放置酒中,果真片刻消散不见。时有人因擅杀上林苑鹿,被有司判为死罪。东方朔乃上奏汉武帝道:“此人确实该死,其罪有三:使陛下因为一鹿而杀人,其罪一也;使天下皆知陛下重鹿而轻人,其罪二也;匈奴犯边,需鹿角以撞死匈奴兵,今杀之,其罪三也。”汉武帝闻罢默然,乃命赦免杀鹿者,改以偿物。
汉武帝好长生,信奉道家之说,斋戒七天,遣峦大带数十名男女,去君山寻找不死之药。旬月之后,峦大得不死酒而归。汉武帝想要喝时,东方朔奏道:“臣能识别此酒真假。”武帝信以为实,便令他拿去验证。东方朔却不细观,而是拔其塞而饮之,声言道:“陛下请看,此乃真长生之酒也。”汉武帝烦怒,便要杀东方朔。东方朔急奏说道:“冤哉,枉也。陛下如果杀臣,则证明此酒为假;若此酒果系不死之药,则陛下何能杀臣?”汉武帝闻言若有所悟,乃赦免其罪。汉武帝命凿昆明池以练水军,挖出者皆是黑灰,不见黄土。举朝官员都不知何因,乃召东方朔来问究竟。东方朔说道:“臣愚昧不知,陛下可试问胡人。”汉武帝认为东方朔不知,又难以找到西域胡人询问,就此作罢。待汉明帝时,有西域胡人来到洛阳,当时有人记起东方朔所说,便试问昆明池中黑色之物为何。胡人说道:“天地大劫将至时,必有劫烧,此物乃秦末大劫燃烧后余烬也。”世人这才知道,东方朔所言是真。
按下东方朔平生之事,书归正本。且说汉武帝元光五年,匈奴侵犯上谷郡,掠杀吏民。朝廷于是派遣太中大夫公孙敖担任骑将军,与车骑将军卫青、轻车将军公孙贺、骁骑将军李广各率一万骑兵,兵分四路出击匈奴。公孙敖从代郡出兵,与匈奴交战,阵亡七千骑兵,因此被判死罪,后缴纳赎金,免罪为民。卫青首征,果敢冷静,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首虏七百人,取得胜利。另外两路,公孙贺失败,李广无功而还。汉武帝见只有卫青胜利凯旋,乃封其为关内侯。元朔元年秋,卫青军出雁门,领三万骑兵长驱而进,斩首虏数千人。元朔二年,匈奴大举入侵上谷、渔阳,先攻破辽西,杀死辽西太守;又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余人。武帝乃发两路大军,派材官将军李息从代郡出击,命卫青率大军进攻河南地。卫青采用迂回侧击战术,西绕匈奴军后方,迅速攻占高阙,切断驻守河南地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联系。而后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县西,对白羊王、楼烦王完成包围。汉军活捉敌兵数千,夺取牲畜数百万众,就此控制河套。捷报传至京城,武帝大喜,因河套形势险要,命在此修筑朔方城,设置朔方、五原两郡;命自内地迁徙十万人到此定居,修复秦时蒙恬所筑边塞,以及沿河防御工事。此战汉军全甲兵而还,不但彻底解除匈奴骑兵对长安直接威胁,并建立起反击匈奴之前方基地。卫青因立有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苏建、张次公以校尉从征有功,分别被封平陵侯、岸头侯。
元朔五年春,汉武帝命再次出塞。令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骑,从高阙出兵;命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国相李蔡为轻车将军,公孙敖为护车都尉,都隶属车骑将军卫青,一同从朔方出兵;又命令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从右北平出兵。匈奴右贤王以为汉朝军队不能远来至此,便不曾设防,并饮酒至醉。汉军乘夜而至,右贤王大惊,连夜逃跑,仅与爱妾及数百精骑急驰突围,向北而去。轻骑校尉郭成等追赶数百里,不及而返。汉军此战俘虏右贤王以下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千百万头,辎重帐房无算。汉武帝接到战报,派特使赍捧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六千户,所有将领皆归于麾下。卫青三子,长子卫伉为宜春侯,次子卫不疑为阴安侯,幼子卫登为发干侯,均食邑一千三百户。随从卫青作战诸将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皆有封赏。
元朔六年,郎中令石建去世,于是征召李广接替为郎中令。是年二月,以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分领六路大军,统归大将军卫青指挥,浩浩荡荡,从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战后全军返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后再次出塞,共斩获匈奴军一万余人。此番张骞随从大将军出征,获封为博望侯。卫青外甥霍去病此战独自领八百骑出击,俘虏匈奴单于叔父及国相,斩单于祖父等二千余人,因功冠全军,乃获封冠军侯。大将军卫青只赏千金,不益封爵。此战诸将多有杀敌建功,因而封侯者,惟李广时为后将军,无甚斩获,故此全军无功。
霍去病出生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当此战时,年仅十七岁。母为平阳侯府侍女卫少儿,父为平阳县小吏霍仲孺,霍去病乃二人之私生子也。霍仲儒当差期满,回到平阳县,与卫少儿失去联系。因此霍去病一直不知父亲是谁,直到成为骠骑将军后才与父亲相认。卫少儿又曾与曲逆侯陈平曾孙陈掌私通,继而嫁之。卫子夫被立为皇后,霍去病因此便为皇室外戚,得入上流贵族社会。霍去病在少年时代就善骑射,故为汉武帝钟爱,命为近臣侍中。
元狩二年春,霍去病十九岁,被汉武帝任命为骠骑将军,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之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部。霍去病率一万骠骑出陇西,转战河西五国,与单于诸子交战。再越过焉支山,六天中急行军一千余里,在皋兰山下重创匈奴,歼敌近九千人,俘获匈奴祭天金人 。是年夏,霍去病再引兵出塞,与公孙敖率领数万骑兵分路进军。因公孙敖迷路迟至,未能与霍去病会和,霍去病果断决定孤军深入,歼敌三万余人。乃俘虏匈奴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使匈奴实力极受打击。同年秋,匈奴浑邪王率众降汉,霍去病奉命引军迎接。当降众变乱紧急关头,霍去病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浑邪王得以率四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河西地区,打通西域道路。匈奴人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此役之后,西北边境几乎再无匈奴进犯。汉武帝于是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守之半,使全国百姓徭役负担得到宽缓。经此河西之战,便标志着匈奴开始失去对西域控制。
元狩四年春,汉武帝乘胜而进,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步兵转折踵军数十万众,分别出定襄、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七万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追杀至狼居胥山,获得全胜。于是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封礼,又于姑衍山举行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北海。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单于逃到漠北,漠南再无王庭。经此战后,匈奴又失去对东北地区控制。霍去病乃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北藩,并侦察匈奴动静。要求其部落大人每年朝见汉帝,并置护乌桓校尉,使乌桓不得与匈奴交通。战后叙功,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皆加官为大司马,并令骠骑将军官阶俸禄同大将军相等。从此大将军卫青权势减退,而骠骑将军霍去病日益显贵。卫青故人门客多半转而奉事霍去病,惟任安不肯趋赴。
便在此前,李广以郎中令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发,博望侯张骞率一万骑兵,分两路而进。约行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引四万骑兵包围李广,汉军大惧。李广遣子李敢为先锋,快马冲击敌阵。李敢只带数十骑飞奔而前,直穿透匈奴骑兵包围,抄出敌军左右两翼而回,归报其父李广道:“匈奴人易破之也。”士兵闻言心下大定。李广布成圆阵,面向四外,匈奴猛攻,箭下如雨。汉兵死亡过半,箭矢将尽。李广便命士兵引弓不发,自用大黄弩弓射敌副将,接连射杀数人。匈奴人大骇,一阵骚动,阵角渐松。此时天色渐黑,汉军将士皆都面无人色,惟李广神色如常,愈加精神振奋,从容指挥军队。汉军皆为折服,由此阵势完整,相持一夜不溃。至次日天明,李广率部将继续奋战,张骞军至,匈奴军解围而去。李广几乎全军覆没,不敢追击。张骞误期当斩,出钱赎罪,降为平民。李广功罪相当,又无封赏。
李广曾遇卜者王朔,因私谓道:“自汉击匈奴,我每战必从。诸军校尉以下,才不及中人,然因功封侯者数十人。我不比别人差,但无功得封,何也?岂我命中不该封侯乎?望先生教之。”王朔问道:“将军回思,曾有自悔之事乎?”李广答道:“我任陇西太守时,羌人反叛,我诱骗降者八百人,以诈计尽杀之。直到今日,至悔者惟此也。”王朔叹道:“能使人受祸者,无比杀降至甚。将军不能封侯,乃此因耳。”李广历任七郡太守,前后四十余年,赏赐皆分给部下,家无余财,一生不置产业。李广身高臂长,善射如神,子孙及徒众皆不能及。又寡言少语,常画图为战,闲时专以射箭作戏。带兵行军,遇断粮缺水之时,士兵不尽喝不饮,士兵不全吃不饭。因对士兵宽厚不苛,部下皆愿效死力。倘若遇敌,估计不中不射,发矢便要应弦倒地。因多次被敌围困,连射猛兽,也几次被伤,但皆能脱难。
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为将,李广屡次请求随行。武帝起初以其年老不应,李广固执请战,终获准出任前将军。汉军出塞,卫青自匈奴降兵口中得知单于驻地,就自带精兵追逐,命李广与右将军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迂回绕远,而且缺乏水草,势必不能并队行进。李广急于立功封侯,遂请求道:“末将职为前将军,大将军却令我从东路出兵。况我少年从征,至今才得与匈奴对阵,愿做前锋,先与单于决战。”卫青曾暗受武帝警告,谓李广年老,恐于军不利,便不肯从。当时公孙敖因前番出征失期罢去侯爵,以中将军随卫青出征,也欲建功复爵。卫青便令公孙敖为前军统领,使长史发文至李广幕府,发大将军令道:“老将军速至右将军中,依令而行,勿违我命。”
李广得令大为恼怒,乃不向卫青告辞,就此启程,领本部军与赵食其合兵,从东路出发。军队中又无向导,有时迷路,结果落在卫青之后,不及应援。卫青果然追及匈奴单于,与其交战,单于逃跑。卫青因孤军深入,终不能活捉单于,只好收兵。南行渡过沙漠,方才遇到李广与赵食其军,由此合兵。李广闻说走了单于,更增激愤,谒见大将军后便回自己军中。卫青心知自己理亏,乃派长史送给李广粮酒,并向李广、赵食其询问迷路情况,要给天子上书报告军情,李广不答。卫青又派长史急令李广部将,前去中军大帐受审对质。李广对长史说道:“校尉何罪?是我迷失道路,当亲至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长史由是回报卫青去了。李广支走长史,乃对部将道:“某少年从军,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今幸随大将军出征,然大将军又调我迂回绕远,偏偏迷路,此岂非天意乎?况我今已六十余岁,又岂能再受刀笔吏污辱耶!”言罢,乃拔刀自刎。军中将士皆都痛哭,百姓闻之,亦无不落泪。
当时李广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都已过世,仅余幼子李敢。李敢因功被封为关内侯,闻说父亲死讯,认为是卫青循私废公,任意调离父亲,使其不得建功;待匈奴单于逃遁,又委过于己父,以致父亲不堪受辱自杀。因此大怒,遂至中军大帐,当众打伤卫青。卫青自觉有愧,又不能公示天子密嘱,由是隐瞒李敢犯上之罪,不予追究。但霍去病时为李敢上司主将,却不能接受部属殴打自己舅父,后在甘泉宫狩猎时,借机射杀李敢。列位看官!若说以李广才能武功,终生不能封侯,果然也是时乖命舛,实能以常理论之。但其前面还有一个前辈,名曰冯唐,也是终生不得施展才华,终至郁郁而终,老死家中。由此后世便有一句俗语云:“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将二人相提并论,可谓千古同叹。
冯唐祖父是赵国人氏,至其父移居代地,后又迁到安陵。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为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彼时已年过不惑。时因匈奴骚扰边郡,文帝慨叹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冯唐奏道:“陛下即得颇、牧为将,亦不能用之。”文帝大怒,后问其缘故,冯唐则道:“臣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陛下执法太严,赏轻罚重,故知虽有廉颇、李牧,亦不能用。”并为因冒功而被削爵之云中守魏尚辨冤。文帝纳其谏,复魏尚原职,并任冯唐为车骑都尉。景帝即立,任冯唐为楚相,旋即免职。武帝即位时举为贤良,时年九十余,已不能为官矣。正是:一生穷通果天定?宜从自身找有因!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书架
微信支付 支付宝
九怀币 (元)
元
请在新页面中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