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东方朔滑稽得终老 飞将军耿介致难封
分类: 历史 字数:8140 创建时间:2022-03-04 07:59:17

诗云:冯唐只因不避忌,致使景帝难相容。匈奴谁不惧李广?奈何封侯让后生!开场诗道罢,书接前文。且说袁叔为救好友董偃来日杀身大祸,乃献计道:“何不劝长公主献其长门园,以为天子外宫?天子欲得此园久矣,休待其开口索求,公使长公主自动献之,则天子知道是贤兄主谋,来日一旦获罪,亦可免之。”董偃闻言称善,乃去见窦太主,说以此计。太主马上奏报皇上,说欲献长门园,以为天子行宫。武帝果然大悦,将长门园改名为长门宫,重加修建,焕然一新。董偃因此便得武帝欣赏,虽时常被人弹劾,也自安然无恙。

元光六年,堂邑侯陈午去世。汉武帝到堂邑侯府,来见姑母问安。馆陶长公主迎入正堂拜谢,参见天子,复再受家礼,姑侄寒暄已毕。尚未坐定,汉武帝便道:“既入侯府,我欲拜见主人翁者。”因当时姑父已死,此话显然是另有所指,言外有意。长公主听罢大惊,赶紧下殿,去掉耳环首饰,伏地请罪道:“臣妾行为无状,辜负陛下厚望,该当死罪。陛下未令交有司审问,已甚显宽容,我岂不知?死罪!死罪!”汉武帝命其平身,只管去叫主人出来相见。长公主见侄儿和颜悦色,并未发怒,遂重新收拾簪环,到东厢房将董偃引出,至正堂一起磕头请罪。汉武帝仔细相看董偃一番,暗自佩服姑母眼光,并不怪罪,还命侍者赏赐给董偃衣冠。公主摆筵,请汉武帝入席,亲自为皇帝奉食进觞。董偃见皇帝不呼己名,由是便自谓“主人翁”。汉武帝大笑,饮宴甚欢。宴罢,董偃贵宠之名,天下皆知。

又一日,武帝在宣室设宴,款待窦太主和董偃。当要进入宣室时,东方朔执戟上前阻拦,对武帝说道:“董偃有三罪可杀:以下臣私侍公主,死罪一也;坏风化,乱礼制,违先王法度,死罪二也;陛下正当壮盛,须积思六经,留心王事,追慕唐虞之政,仰敬三代教化。而董偃不知依经劝学,反以靡丽为重,奢侈为称,尽狗马之乐,极耳目之欲,行邪枉之道,径淫辟之路,此国之大贼,民之大害,死罪三也。臣请诛之,不可令其登堂入室!”武帝听后,沉默良久道:“酒宴已备,奈何?下不为例可也!”

东方朔坚执不从道:“陛下万万不可。宣室是先王正殿,非议论国事,不能进也!惟其如此,淫乱方除。昔竖貂教桓公淫乱,终与易牙为患;庆父缢于莒国,鲁难方已;管蔡伏诛,周室得安。然乱而后治,岂若防患于未然乎!”武帝闻听其言方正有理,乃罢宴于宣室,改在北宫;并令董偃从东司马门进,改称东交门。为奖励东方朔犯颜直谏之功,命赏金三十斤。从此董偃逐渐失去天子宠爱,三十岁便即去世;逾数载,长公主刘嫖也去世,与董偃合葬霸陵。后世历代公主贵人行越礼之事,刘嫖及董偃被认为是始作俑者。

行笔至此,便说东方朔其人其事。东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人。早年喜欢古籍,爱好儒家经术,广览诸子百家之书。汉武帝建元元年,征召天下贤良方及文学之士,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乃写三千竹简上书,需两人扛抬,汉武帝则以两月方才读毕。东方朔在其自荐书中奏道:“少失父母,长养史嫂,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年十五学击剑,年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年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臣今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目如明珠,齿若编贝,勇逾孟贲,捷似庆忌,廉比鲍叔,信效尾生。类似臣者,可为天子之臣矣!”武帝谓其气概不凡,便命为公车令。

公车令俸禄微薄,东方朔很是不满。为尽快得到天子召见,东方朔故意吓唬养马侏儒道:“皇帝说尔等不能种田,不能打仗,更无治国安邦之才,对国家无益,将欲杀之。”侏儒大恐,哭向天子求饶。汉武帝问明原委,即召来东方朔责问。东方朔奏道:“臣诈言吓之,不得已也。侏儒身高三尺,臣身高九尺,俸禄却是一般,岂非撑死若辈而饿死小臣哉!圣上如不重用,干脆放我回家可也,臣不愿白白耗费京城之粮。”汉武帝听后捧腹大笑,于是命令其在金马门待诏,至此东方朔稍得亲近天子,时常备询。

汉武帝有次射覆,置壁虎于盂中,无人猜中。东方朔乃自请道:“臣尝学《易》,请允试猜之。”乃叠蓍成卦道:“似龙无角,谓蛇有足;肢行脉视,爬墙越户。不是壁虎,则是蜥蜴。”汉武帝大奇,遂赐帛十匹。其后每遇射覆,东方朔每猜必中,武帝皆有赏赐。伶人郭舍人本受帝宠,由是嫉妒非常,每对汉武帝说东方朔狂妄自大,猜中只是偶然,并请与其一决高下,天子允之。郭舍人乃用树上寄生出题,不料东方朔竟也猜中;又连出谜语,东方朔应声就答,毫不犯难,众人皆惊。此后,汉武帝便命东方朔为常侍郎,宠幸有加。

建元三年,汉武帝常以平阳侯车仗出游狩猎,每出一至五日。因不满足其乐,又恐扰民,乃欲修建上林苑。乃命估算苑囿中所占农田价值,欲以荒地以抵偿农民。东方朔恰好在场,便向武帝谏言,说上林苑所处之地物产富饶,地势险要,若修成林苑则是不恤农时、非富国强民之计。又举殷纣王、楚灵王、秦始皇大兴土木,导致天下大乱为例。最后献上《泰阶六符》,希望汉武帝能观察天象变异,以自省所做之事。汉武帝立时改过,遂罢修建上林苑之事,拜东方朔为太中大夫,食禄一千石,加给事中之衔,并赏赐黄金百斤。

东方朔为常侍郎之时,汉武帝有次在伏天酷暑赐肉给侍从。负责分肉之太官丞迟迟未至,众人汗流浃背,热不可耐。东方朔便拔剑割肉,并对同僚说道:“如此伏天,应及早回家,请许我接受天子赏赐。”遂携肉离去。太官丞次日将此事上奏天子,武帝便问东方朔道:“昨日赐肉,卿不等诏令下达,就用剑割之而去,却是为何?”东方朔脱帽跪谢请罪。汉武帝道:“既先生认罪,请对众卿自责可也!”东方朔再拜而起,乃扬声说道:“东方朔!接受天子赏赐,却不等诏令下达,何其无礼耶!拔剑割肉,何其豪壮耶!割肉不多,又何其廉洁耶!急于回家送肉与妻,又何其仁爱耶!”汉武帝听罢笑道:“朕本使先生自责,孰料竟是自赞不已也!”乃大笑不止,又赐一石酒、一百斤肉,命其回家送给妻子。

东方朔有次喝醉,不及登东,即进入殿中,在殿角小便。其以为此举隐秘,却未料被同僚看见,由是上书弹劾。因犯此大不敬之罪,汉武帝也无法回护,遂下诏免其官职,将东方朔贬为庶人,但不令回乡,命在宦者署待诏。武帝姐隆虑公主之子昭平君因杀人被捕入狱,隆虑公主将死,替子求情,武帝答应其姐可用黄金千斤、钱一千万,以赎昭平君一死。然而武帝又不欲违逆法律,便令法官依法判决,终决死刑。武帝因违当初之诺而悲,东方朔却举酒向武帝祝寿,汉武帝拂袖而去。傍晚之时又诏见东方朔,问其祝酒原因。东方朔便道:“臣因见陛下悲伤,必损其寿;酒乃消愁之物,故以酒祝,以明陛下刚正至公,又可为陛下解愁也。”汉武帝由是转悲为喜,又复任东方朔为中郎之职,并赏赐布帛百匹。

东方朔以滑稽善谏陪伴武帝一生,又举荐己子为郎官,后升为谒者,常奉天子之命持节出使。及东方朔老病,临终前上奏武帝道:“《诗经》有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武帝惊奇道:“今顾东方朔之语,何多善言?”引以为怪。居无数日,东方朔病死。汉武帝这才大悟,方信经传所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史说东方朔博学多闻,故载有许多轶事。有次在建章宫内,忽现一物形似麋鹿,宫中无人识之。汉武帝命东方朔来看,乃奏道:“臣知其为何物,但请美酒佳肴。”武帝赐以酒饭。东方朔食罢,又奏请道:“某处有公田、池塘数顷,请陛下赏赐。”武帝再次答应。于是东方朔说道:“此物名曰驺牙。当远者欲附,驺牙先现。其齿前后均同,大小一致而无门齿,故曰驺牙。”汉武帝将信将疑。后期年,匈奴混邪王果领十万人来降。武帝方悟前事,于是又赏赐东方朔诸多钱财。汉武帝游上林苑,见一佳树,问东方朔树名,东方朔答曰:“此树名谓善哉。”武帝志之,逾数年,又问。东方朔答说:“此树名叫瞿所。”武帝怒道:“何前后不一耶?”东方朔答道:“大马小驹,长鸡幼雏,大牛小犊,稚儿长老,昨日善哉,今日已长成瞿所。生老病死,万物成败,何有定数?”汉武帝于是大笑。

汉武帝游幸甘泉宫,见驰道中有红色小虫,牙齿耳鼻皆具,无人能识。乃让东方朔来看,观后奏道:“此虫名叫怪哉。凡关押无辜者众,人皆怨恨叹息曰:‘怪哉怪哉!’藉此而感动上天,因愤而生,故名怪哉。此处定是当年秦朝狱所也。”汉武帝当即翻阅地图,果如东方朔所说。于是又问:“如何驱之?”东方朔答道:“凡有忧愁于心者,以酒解之。陛下只用酒灌之,此虫自然消失。”武帝使人将虫子放置酒中,果真片刻消散不见。时有人因擅杀上林苑鹿,被有司判为死罪。东方朔乃上奏汉武帝道:“此人确实该死,其罪有三:使陛下因为一鹿而杀人,其罪一也;使天下皆知陛下重鹿而轻人,其罪二也;匈奴犯边,需鹿角以撞死匈奴兵,今杀之,其罪三也。”汉武帝闻罢默然,乃命赦免杀鹿者,改以偿物。

汉武帝好长生,信奉道家之说,斋戒七天,遣峦大带数十名男女,去君山寻找不死之药。旬月之后,峦大得不死酒而归。汉武帝想要喝时,东方朔奏道:“臣能识别此酒真假。”武帝信以为实,便令他拿去验证。东方朔却不细观,而是拔其塞而饮之,声言道:“陛下请看,此乃真长生之酒也。”汉武帝烦怒,便要杀东方朔。东方朔急奏说道:“冤哉,枉也。陛下如果杀臣,则证明此酒为假;若此酒果系不死之药,则陛下何能杀臣?”汉武帝闻言若有所悟,乃赦免其罪。汉武帝命凿昆明池以练水军,挖出者皆是黑灰,不见黄土。举朝官员都不知何因,乃召东方朔来问究竟。东方朔说道:“臣愚昧不知,陛下可试问胡人。”汉武帝认为东方朔不知,又难以找到西域胡人询问,就此作罢。待汉明帝时,有西域胡人来到洛阳,当时有人记起东方朔所说,便试问昆明池中黑色之物为何。胡人说道:“天地大劫将至时,必有劫烧,此物乃秦末大劫燃烧后余烬也。”世人这才知道,东方朔所言是真。

按下东方朔平生之事,书归正本。且说汉武帝元光五年,匈奴侵犯上谷郡,掠杀吏民。朝廷于是派遣太中大夫公孙敖担任骑将军,与车骑将军卫青、轻车将军公孙贺、骁骑将军李广各率一万骑兵,兵分四路出击匈奴。公孙敖从代郡出兵,与匈奴交战,阵亡七千骑兵,因此被判死罪,后缴纳赎金,免罪为民。卫青首征,果敢冷静,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首虏七百人,取得胜利。另外两路,公孙贺失败,李广无功而还。汉武帝见只有卫青胜利凯旋,乃封其为关内侯。元朔元年秋,卫青军出雁门,领三万骑兵长驱而进,斩首虏数千人。元朔二年,匈奴大举入侵上谷、渔阳,先攻破辽西,杀死辽西太守;又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余人。武帝乃发两路大军,派材官将军李息从代郡出击,命卫青率大军进攻河南地。卫青采用迂回侧击战术,西绕匈奴军后方,迅速攻占高阙,切断驻守河南地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联系。而后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县西,对白羊王、楼烦王完成包围。汉军活捉敌兵数千,夺取牲畜数百万众,就此控制河套。捷报传至京城,武帝大喜,因河套形势险要,命在此修筑朔方城,设置朔方、五原两郡;命自内地迁徙十万人到此定居,修复秦时蒙恬所筑边塞,以及沿河防御工事。此战汉军全甲兵而还,不但彻底解除匈奴骑兵对长安直接威胁,并建立起反击匈奴之前方基地。卫青因立有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苏建、张次公以校尉从征有功,分别被封平陵侯、岸头侯。

元朔五年春,汉武帝命再次出塞。令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骑,从高阙出兵;命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国相李蔡为轻车将军,公孙敖为护车都尉,都隶属车骑将军卫青,一同从朔方出兵;又命令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从右北平出兵。匈奴右贤王以为汉朝军队不能远来至此,便不曾设防,并饮酒至醉。汉军乘夜而至,右贤王大惊,连夜逃跑,仅与爱妾及数百精骑急驰突围,向北而去。轻骑校尉郭成等追赶数百里,不及而返。汉军此战俘虏右贤王以下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千百万头,辎重帐房无算。汉武帝接到战报,派特使赍捧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六千户,所有将领皆归于麾下。卫青三子,长子卫伉为宜春侯,次子卫不疑为阴安侯,幼子卫登为发干侯,均食邑一千三百户。随从卫青作战诸将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皆有封赏。

元朔六年,郎中令石建去世,于是征召李广接替为郎中令。是年二月,以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分领六路大军,统归大将军卫青指挥,浩浩荡荡,从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战后全军返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后再次出塞,共斩获匈奴军一万余人。此番张骞随从大将军出征,获封为博望侯。卫青外甥霍去病此战独自领八百骑出击,俘虏匈奴单于叔父及国相,斩单于祖父等二千余人,因功冠全军,乃获封冠军侯。大将军卫青只赏千金,不益封爵。此战诸将多有杀敌建功,因而封侯者,惟李广时为后将军,无甚斩获,故此全军无功。

霍去病出生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当此战时,年仅十七岁。母为平阳侯府侍女卫少儿,父为平阳县小吏霍仲孺,霍去病乃二人之私生子也。霍仲儒当差期满,回到平阳县,与卫少儿失去联系。因此霍去病一直不知父亲是谁,直到成为骠骑将军后才与父亲相认。卫少儿又曾与曲逆侯陈平曾孙陈掌私通,继而嫁之。卫子夫被立为皇后,霍去病因此便为皇室外戚,得入上流贵族社会。霍去病在少年时代就善骑射,故为汉武帝钟爱,命为近臣侍中。

元狩二年春,霍去病十九岁,被汉武帝任命为骠骑将军,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之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部。霍去病率一万骠骑出陇西,转战河西五国,与单于诸子交战。再越过焉支山,六天中急行军一千余里,在皋兰山下重创匈奴,歼敌近九千人,俘获匈奴祭天金人 。是年夏,霍去病再引兵出塞,与公孙敖率领数万骑兵分路进军。因公孙敖迷路迟至,未能与霍去病会和,霍去病果断决定孤军深入,歼敌三万余人。乃俘虏匈奴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使匈奴实力极受打击。同年秋,匈奴浑邪王率众降汉,霍去病奉命引军迎接。当降众变乱紧急关头,霍去病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浑邪王得以率四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河西地区,打通西域道路。匈奴人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此役之后,西北边境几乎再无匈奴进犯。汉武帝于是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守之半,使全国百姓徭役负担得到宽缓。经此河西之战,便标志着匈奴开始失去对西域控制。

元狩四年春,汉武帝乘胜而进,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步兵转折踵军数十万众,分别出定襄、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七万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追杀至狼居胥山,获得全胜。于是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封礼,又于姑衍山举行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北海。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单于逃到漠北,漠南再无王庭。经此战后,匈奴又失去对东北地区控制。霍去病乃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北藩,并侦察匈奴动静。要求其部落大人每年朝见汉帝,并置护乌桓校尉,使乌桓不得与匈奴交通。战后叙功,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皆加官为大司马,并令骠骑将军官阶俸禄同大将军相等。从此大将军卫青权势减退,而骠骑将军霍去病日益显贵。卫青故人门客多半转而奉事霍去病,惟任安不肯趋赴。

便在此前,李广以郎中令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发,博望侯张骞率一万骑兵,分两路而进。约行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引四万骑兵包围李广,汉军大惧。李广遣子李敢为先锋,快马冲击敌阵。李敢只带数十骑飞奔而前,直穿透匈奴骑兵包围,抄出敌军左右两翼而回,归报其父李广道:“匈奴人易破之也。”士兵闻言心下大定。李广布成圆阵,面向四外,匈奴猛攻,箭下如雨。汉兵死亡过半,箭矢将尽。李广便命士兵引弓不发,自用大黄弩弓射敌副将,接连射杀数人。匈奴人大骇,一阵骚动,阵角渐松。此时天色渐黑,汉军将士皆都面无人色,惟李广神色如常,愈加精神振奋,从容指挥军队。汉军皆为折服,由此阵势完整,相持一夜不溃。至次日天明,李广率部将继续奋战,张骞军至,匈奴军解围而去。李广几乎全军覆没,不敢追击。张骞误期当斩,出钱赎罪,降为平民。李广功罪相当,又无封赏。

李广曾遇卜者王朔,因私谓道:“自汉击匈奴,我每战必从。诸军校尉以下,才不及中人,然因功封侯者数十人。我不比别人差,但无功得封,何也?岂我命中不该封侯乎?望先生教之。”王朔问道:“将军回思,曾有自悔之事乎?”李广答道:“我任陇西太守时,羌人反叛,我诱骗降者八百人,以诈计尽杀之。直到今日,至悔者惟此也。”王朔叹道:“能使人受祸者,无比杀降至甚。将军不能封侯,乃此因耳。”李广历任七郡太守,前后四十余年,赏赐皆分给部下,家无余财,一生不置产业。李广身高臂长,善射如神,子孙及徒众皆不能及。又寡言少语,常画图为战,闲时专以射箭作戏。带兵行军,遇断粮缺水之时,士兵不尽喝不饮,士兵不全吃不饭。因对士兵宽厚不苛,部下皆愿效死力。倘若遇敌,估计不中不射,发矢便要应弦倒地。因多次被敌围困,连射猛兽,也几次被伤,但皆能脱难。

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为将,李广屡次请求随行。武帝起初以其年老不应,李广固执请战,终获准出任前将军。汉军出塞,卫青自匈奴降兵口中得知单于驻地,就自带精兵追逐,命李广与右将军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迂回绕远,而且缺乏水草,势必不能并队行进。李广急于立功封侯,遂请求道:“末将职为前将军,大将军却令我从东路出兵。况我少年从征,至今才得与匈奴对阵,愿做前锋,先与单于决战。”卫青曾暗受武帝警告,谓李广年老,恐于军不利,便不肯从。当时公孙敖因前番出征失期罢去侯爵,以中将军随卫青出征,也欲建功复爵。卫青便令公孙敖为前军统领,使长史发文至李广幕府,发大将军令道:“老将军速至右将军中,依令而行,勿违我命。”

李广得令大为恼怒,乃不向卫青告辞,就此启程,领本部军与赵食其合兵,从东路出发。军队中又无向导,有时迷路,结果落在卫青之后,不及应援。卫青果然追及匈奴单于,与其交战,单于逃跑。卫青因孤军深入,终不能活捉单于,只好收兵。南行渡过沙漠,方才遇到李广与赵食其军,由此合兵。李广闻说走了单于,更增激愤,谒见大将军后便回自己军中。卫青心知自己理亏,乃派长史送给李广粮酒,并向李广、赵食其询问迷路情况,要给天子上书报告军情,李广不答。卫青又派长史急令李广部将,前去中军大帐受审对质。李广对长史说道:“校尉何罪?是我迷失道路,当亲至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长史由是回报卫青去了。李广支走长史,乃对部将道:“某少年从军,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今幸随大将军出征,然大将军又调我迂回绕远,偏偏迷路,此岂非天意乎?况我今已六十余岁,又岂能再受刀笔吏污辱耶!”言罢,乃拔刀自刎。军中将士皆都痛哭,百姓闻之,亦无不落泪。

当时李广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都已过世,仅余幼子李敢。李敢因功被封为关内侯,闻说父亲死讯,认为是卫青循私废公,任意调离父亲,使其不得建功;待匈奴单于逃遁,又委过于己父,以致父亲不堪受辱自杀。因此大怒,遂至中军大帐,当众打伤卫青。卫青自觉有愧,又不能公示天子密嘱,由是隐瞒李敢犯上之罪,不予追究。但霍去病时为李敢上司主将,却不能接受部属殴打自己舅父,后在甘泉宫狩猎时,借机射杀李敢。列位看官!若说以李广才能武功,终生不能封侯,果然也是时乖命舛,实能以常理论之。但其前面还有一个前辈,名曰冯唐,也是终生不得施展才华,终至郁郁而终,老死家中。由此后世便有一句俗语云:“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将二人相提并论,可谓千古同叹。

冯唐祖父是赵国人氏,至其父移居代地,后又迁到安陵。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为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彼时已年过不惑。时因匈奴骚扰边郡,文帝慨叹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冯唐奏道:“陛下即得颇、牧为将,亦不能用之。”文帝大怒,后问其缘故,冯唐则道:“臣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陛下执法太严,赏轻罚重,故知虽有廉颇、李牧,亦不能用。”并为因冒功而被削爵之云中守魏尚辨冤。文帝纳其谏,复魏尚原职,并任冯唐为车骑都尉。景帝即立,任冯唐为楚相,旋即免职。武帝即位时举为贤良,时年九十余,已不能为官矣。正是:一生穷通果天定?宜从自身找有因!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是VIP章节,需要订阅后才能阅读

成功加入书架
章节列表
第一回  说秦国整理前朝事 话韩王遣谍施阴谋第二回  陷韩非李斯进谗言 抗秦军赵王用李牧
第三回  奋两战李牧御一国 施诡计郭开陷双将第四回  义田光自刎谢燕丹 勇荆轲献图刺秦王
第五回  齐王建拱手临淄破 尉屠睢身死百越平第六回  修长城始皇委蒙恬 求长生徐福骗嬴王
第七回  黄石公隐居著兵法 张留侯出世访仙道第八回  海上客潜授轻身法 大铁椎偷袭博浪沙
第九回  隐黄山张良攻六略 入秦宫赵高复国仇第十回  毁骊山激怒钟无艳 谤功臣屈杀蒙将军
第十一回  大泽乡举义反陈胜 会稽城起兵杀殷通第十二回  斩白蛇刘季起砀山 拒良言项梁死定陶
第十三回  听陈余武臣称赵王 斩宋义项羽夺渠帅第十四回  刘沛公兵入咸阳宫 张子房折冲鸿门宴
第十五回  封诸王项羽归西楚 焚栈道刘邦入汉中第十六回  筑将台汉王拜韩信 复城阳齐人尊田横
第十七回  背水战韩信克赵代 鼓唇舌郦生说齐王第十八回  据三齐韩信奉汉朔 战垓下项籍听楚歌
第十九回  宁自杀田横拒朝汉 劝迁都娄敬上谏章第二十回  封雍齿诸将得心安 擒韩信宗室始封王
第二十一回 贿阏氏阵平献奇策 脱主罪贯高受酷刑第二十二回  伐燕代高祖擒彭越 平赵国樊哙斩陈豨
第二十三回  归故乡高祖宴父老 施妙计陈平擒樊哙第二十四回  惊人彘刘盈英年崩 平诸吕周勃安汉室
第二十五回  怀心机诸王成虚话 因不争一帝入未央第二十六回  因伤情闲作鵩鸟赋 为忧国愤上治安策
第二十七回  使南越陆贾说赵佗 巡细柳刘恒识将军第二十八回  诛晁错袁盎谄景帝 杀袁盎梁王遣游侠
第二十九回  蠢栗姬拒婚失太子 智李广释马退强敌第三十回  念旧情樛后献南越 雪前耻武帝征匈奴
第三十一回  东方朔滑稽得终老 飞将军耿介致难封第三十二回  懦刘安欲反未曾反 智伍被避凶终还凶
第三十三回  论大将卫青当为首 说谏臣汲黯必占先第三十四回  卫右渠怀怨杀涉何 董仲舒持忠劝刘非
第三十五回  公孙弘进言诛郭解 东方朔上书说许负第三十六回  求仙梦情迷汉武帝 巫蛊祸血染长安城
第三十七回  十万骑为夺大宛马 五千兵欲破匈奴国第三十八回  李广利降胡遭谄杀 金日磾归汉为辅臣
第三十九回  别苏武李陵悲歌舞 挫桑弘众儒论盐铁第四十回  桑弘羊莫名遭族诛 汉昭帝离奇死东厕
第四十一回  查族谱刘询登帝位 贿太医霍显害皇后第四十二回  送豆腐张章破奸计 辞官职疏受得秘籍
第四十三回  呼韩邪率众附汉廷 冯奉世借兵平莎车第四十四回  赵充国屡上屯田计 汉宣帝敕建麒麟阁
第四十五回  萧望之越礼失相位 刘去疾暴戾除封国第四十六回  石中书诡计邀帝宠 甘延寿智勇获皇封
第四十七回  勇陈汤矫诏十五国 智刘向力谏封二侯第四十八回  王昭君破墓上骊山 诸葛丰追车入宫门
第四十九回  斥佞臣朱云折宫槛 除政敌王凤摧股肱第五十回  翟方进代帝承灾星 定陶王因便嗣大位
第五十一回  怀旧恨傅氏害冯媛 贪新欢刘欣宠董贤第五十二回  沽名誉王莽征贤士 图汉贼刘歆制谶语
第五十三回  累逆子甄丰逼自尽 抱皇婴王舜出宫门第五十四回  斩陈钦王莽佞匈奴 报子仇吕母攻海曲
第五十五回  拒良谏廉丹终战死 攻宛城刘縯丧全师 第五十六回  刘文叔搬兵救昆阳 巨毋霸驱兽陷自身
第五十七回  刘伯升功高终被害 建兴帝智短失江山第五十八回  更始帝遣使抚山东 刘文叔仗节略河北
第五十九回  刘子舆僭位终丧命 放牛娃抓阄成至尊第六十回  更始帝终死绿林将 刘盆子哭感赤眉军
第六十一回  听李熊公孙据巴蜀 灭赤眉光武定关东第六十二回  信术士彭宠失首级 驳符命刘秀解涂高
第六十三回  奉圣旨岑彭平陇右 遭刺客君然殁蜀中第六十四回  殁王事祭遵享哀荣 弃隗嚣马援择圣主
第六十五回  郭圣通强势因被废 阴丽华谦让反得立第六十六回  杀恶奴董宣称强项 擒征侧马援封息侯
第六十七回  一老将南征死社稷 两匈奴并相附汉室第六十八回  慰功臣光武指腹婚 罢勋戚明帝立天威
第六十九回  阴丽华驾薨谥光烈 第五伦治蜀杜贪风第七十回  张道陵炼丹成龙虎 班仲升投笔出西域
第七十一回  廉叔度孝义葬亲友 秦伯平奋勇救孤军第七十二回  十三将喋血归玉门 耿伯宗受谄失官职
第七十三回  叹职微班固答宾戏 拜太尉郑弘忤权贵第七十四回  二万兵轻松破莎车 五百骑妙计退月氏
第七十五回  大将军遣将灭匈奴 小天子设计除权臣第七十六回  焉耆宴一举平三国 告老书双奏归远人
第七十七回  任尚方蔡伦偶造纸 回敦煌梁慬荡诸羌第七十八回  设疑兵虞诩胜叛羌 逞舌辩班勇驳群儒
第七十九回  重外戚邓氏遗宗祸 劾宦官杨震屡上表第八十回  遭陷害杨震罢三公 厌党争崔瑗任县令
第八十一回  劾张防虞诩自投狱 斩那离马贤再立功第八十二回  马征西绝命射姑山 邯郸淳神书曹娥碑
第八十三回  张道陵坐化混元顶 安世高得宝美阳城第八十四回  求官职桥玄惩贪吏 杀名士梁冀恶满盈
第八十五回  除权臣刘志拜五侯 逐君侧杨秉劾诸宦第八十六回  辞司空获传鬼谷子 藏复壁著成厄屯歌
第八十七回  囚太后曹节杀窦武 拒宦官张奂继陈蕃第八十八回  传令牌桥玄继鬼谷 报私仇王甫害宗室
第八十九回  曹阿瞒施威京师地 汉天子问灾崇德殿第九十回  上奏章泄密反被诬 杀奸宦张扬致罢官
第九十一回  谋权阉四公死廷狱 除党锢三杰平黄巾第九十二回  贾孟坚揭帷治冀州 公孙瓒白马震乌桓
第九十三回  献奇谋阎忠劝皇甫 纳拙计何进听袁绍第九十四回  汉少帝诈死出帝都 钟离权暗移伏龙令
第九十五回  揽朝政董卓惹众怒 争割据军阀大交兵第九十六回  战界桥劲弩胜白马 夺青州田楷败袁谭
第九十七回  图割据诸侯战冀鲁 奉天子献帝迁许都第九十八回  曹孟德孤夜寻艳遇 小霸王单枪定江东
第九十九回  烧乌巢袁绍败河北 斩高干曹操定四州第一百回  顾茅庐初闻兴汉策 出隆中始发卧龙牌
设置
  • 背景颜色
  •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体
  • 字体大小
订阅

本次订阅将消耗 九怀币

当前余额为 九怀币,还需支付 九怀币

快捷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 切换支付方式

请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 切换支付方式

请在新页面中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