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王县臣与官员们游岘山
分类: 历史 字数:3706 创建时间:2023-12-04 09:31:48

话说王昌龄一行人来到襄阳,王昌龄提出要到孟浩然家里去看看,官员们都同意,于是大家向着城南岘山附近的古院岗孟家村走来。这古院岗孟家村乃是一个有两三百人的村庄,由于村中居民全都姓孟,所以叫着孟家村。由于王昌龄到过孟浩然的家里,大家径直找到了孟浩然所在的涧南园。

王昌龄和官员们安慰了孟浩然家人,然后到孟浩然的墓地凭吊一番,不提。

官员们向着附近的岘山走来。岘山位于襄阳城西南两里处,东临汉江,与一水相隔的鹿门山形成东西对峙,严如扼守在江汉平原北部的两扇大门。岘山是一座正宗的历史文化名山。俗称“三岘”,包括岘首山(下岘)、望楚山(中岘)、万山(上岘),她背靠巍巍大荆山,环抱“铁打的襄阳”,遥控“纸糊的樊城”,峰岩直插滔滔汉水,雄据一方。岘山,到处是名胜,遍身皆古迹。刘备马跃檀溪处,风林关射杀孙坚处,羊祜的堕泪碑与杜预的沉潭碑,刘表墓、王粲井,蛮王洞等蜿蜓数里。登临岘山顶往南看去,楚皇城、以及古代色情文学鼻祖――宋玉故里历历在目。朝东方向,夹鱼梁州与山水田园派诗大诗人孟浩然的隐居地鹿门山隔汉水相望。向北远眺,古邓国和关羽水淹七军遗迹尽收眼底。注目西去,孔明躬耕地古隆中烟雨朦胧。

现在官员们已经爬上岘山的半山腰,大家发现,在岘山腰岩上有一块苍劲的“岘石”,它就是岘山有名的极品古石。万山历来有上岘之称,被誉为“文化之山”、“宗教之山”、“军事之山”、“文化之山”,是“神女弄珠”、和“汉江女神”的发源地。这里有建安七子王粲故居、刘关张三义石、杜预沉碑处、孟浩然垂钓处等众多的古迹和遗址;有山顶的幽兰寺,保堤寺以及僧人取水所用的苦井等等古迹。

由于今天正好是重阳节,于是官员们提议在山顶须弥寺附近的一家酒肆摆酒宴过重阳节。酒过三巡,金陵府尹卢明卢大人乘着酒兴大声吟诵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卢府尹吟诗罢,说道:“王县丞,听说孟襄阳是你的好朋友,但是现在孟襄阳不在了,刚才我替孟襄阳吟了一首诗,你是不是给孟襄阳和诗一首?”

王昌龄笑笑:“好你个卢大人,利用浩然老哥来逼我公鸡下蛋,好吧,你领导要逼我公鸡下蛋我王昌龄还得下,大家听好了。标题就是《奉和卢明府九日岘山宴马二使君崔员外张郎中》,诗曰:

“宇宙谁开辟,江山此郁盘。登临今古用,风俗岁时观。地理荆州分,天涯楚塞宽。百城今刺史,华省旧郎官。共美重阳节,俱怀落帽欢。酒邀彭泽载,琴辍武城弹。献寿先浮菊,寻幽或藉兰。烟虹铺藻翰,松竹挂衣冠。叔子神犹在,山公兴犹阑。尝闻骑马醉,还向习池看。”

官员们离开襄阳继续向南面的江州进发。这一天到了江州,江州又叫浔阳,由于江州是众多江水汇集的地方,所以江州又叫着九江。这里江面宽阔,水势浩淼,站在江岸远眺,但见波涛滚滚,声如潮涌;江面上,万千船舸竞渡,上上下下,星星点点,一片繁忙景象。目光转一个角度,可以看到江州古城一望无际地散布于江岸……

面对此情此景,官员们无不心潮涌动,一些半桶水的诗人虽然心中有诗意,但是现在有诗坛高手王县丞在身边,他们哪里敢开口呢?于是就有官员提议王县丞来一首。

王昌龄内心此时正诗意盎然,官员们这么一提议,王昌龄并不推辞,一首《九江口作》随着他抑扬顿挫的语调口占而出,诗曰:

“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何当报君恩,却系单于头。”

王昌龄吟诗罢了,官员们一声吆喝,内心充满了钦佩。

官员们在浔阳楼略作休息,吃了点心,继续向着庐山进发。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南面,有“庐山国学”之称。是大唐在京都以外的唯一一所国学书院,也是大唐最完备的国学书院之一。书院傍山而建,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

官员们来到白鹿洞书院,书院院长就书院的管理向官员们作了详细的介绍,其管理体制跟嵩阳书院也大体差不多。

来到了庐山,东林寺、西林寺和简寂观都是必须去看看的。

东林寺位于庐山西麓,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所以叫着东林寺。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为庐山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建寺者为名僧慧远,俗姓贾,山西雁门楼烦人。他先在西林寺东边结“龙泉精舍”,后来得到江州刺史桓伊的帮助,筹建东林寺。慧远在东林寺主持三十余年,集聚和尚上千人。以学识渊博的高僧一百二十三人结白莲社,译佛经、著教义、同修净土之业,成为佛门净土宗的始祖。

官员们来到东林寺的主殿“神运宝殿”,寺院住持给大家说起鉴真大师到过东林寺的故事。就在去年,鉴真大师在扬州大明寺为众僧讲佛学,突然有东瀛扶桑国僧人荣睿和普照二位来访,原来他们是受东瀛扶桑国国王派遣,来我大唐请高僧东渡扶桑传播佛学。鉴真欣然接受邀请,毅然答应。他们从扬州出发,行经万安州渡海至雷州。从雷州乘大海船东渡。想不到大海船行驶几天后又被大风吹回雷州。鉴真大师经广西藤州、梧州至桂州行至大庾至江西虔州、吉州,然后北行至江州,途经东林寺,在东林寺停留,与东林寺高僧智恩大师志同道合。知恩大师决心随同鉴真共同渡海,不知道后来怎么样了。

官员们还在寺院斋堂跟和尚们共进素斋,尝尝做和尚的滋味。食前由众僧膜拜诵经,主持立于佛祖像前,其余僧众右排列,又是叩首,又是鼓乐,充满了美妙庄严独特的佛国气氛。斋饭虽然是吃斋,但都是山中四时野菜,制作精细,别有滋味。吃斋时不可发出声音,不可有剩余,添饭时以筷子示意,在碗内划圈,自有专司添饭的和尚为你添饭。吃完了,把碗筷摆放整齐,由侍立的憎人取走,僧众又在主持的带领下再膜拜诵经一番,之后向“俗客”道一番祝词,然后退出斋堂。

令王昌龄感到遗憾的是寺院的廉上人不在寺院,没能够同王昌龄聚会。

官员们来到西林寺。西林寺 坐落在庐山北麓,东晋太和二年由太府卿陶范创建,为庐山北山第一寺。最初是竺昙和尚结庵草舍,死后慧永继承师业。到晋太元二年江州刺史陶范为之立庙,命名为西林寺。西林寺后面的西林塔,又叫千佛塔,用砖砌成。是玄宗皇帝下诏所建。

官员们又来到简寂观。简寂观在庐山南部的金鸡峰下。它是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五年著名道士陆修静创建,是陆道士修道、传教、整理道经、编撰道教斋式仪范类道书的地方。南朝时它是庐山最大的道观,除正殿外,还有礼斗石、道藏阁、听松亭、放生池、捣药臼、六朝松等建筑及名胜。为庐山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宫观。

来到简寂观,王昌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焦炼士。当年王昌龄在长安长乐坊的八仙庵跟焦炼士相识,后来在洛阳城北邙山翠云峰的上清宫又多次向焦炼士请教道学,所以王昌龄跟焦炼士已经是老朋友了。

当焦炼士出现在王昌龄的面前,王昌龄首先就是一首《谒焦炼师》作为见面礼,诗曰:

“中峰青苔壁,一点云生时。岂意石堂里,得逢焦炼师。炉香净琴案,松影闲瑶墀。拜受长年药,翩翻西海期。”

焦炼士听了,哈哈大笑道:“贫道就喜欢王先生的诗,怎么?又想起贫道来了?”

二人一番亲热,不禁长谈起来。

官员们离开庐山向江州而来。忽然前面来了一人,光着脑袋,身着袈裟,很明显是一位和尚。眨眼间走近,王昌龄跟和尚同时大声打招呼:

“啊哟哟,这不是大诗人王先生吗?”

“廉大师呀,看你好忙哟,俗家弟子王昌龄刚刚来东林寺拜访大师,想不到大师不在家,让王昌龄好失望,想不到在这里又碰着大师了。”

廉上人笑笑说:“这就叫着‘不怕找着只怕撞着’,看来我们还有缘分,走吧,再去东林寺喝杯茶?”

王昌龄吩咐官员们在浔阳楼等,自己随同廉上人向东林寺走来。廉上人喜欢王昌龄的诗,心想,应该乘这机会向王先生求一首诗,有价值呀。于是试探着问:“王先生近来可有新作?”

王昌龄心想,这明摆着是大师要我吟诗,于是答道:“新作倒是有,让我背一首给大师,大师注意听了,题目呢,现成的,《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诗曰:

“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会寻名山去,岂复望清辉。”

王昌龄吟诗罢,廉上人大笑:“好你个王先生,出口就是珠玑呀。有王先生这首诗,我东林寺也蓬荜生辉了。”二人一边笑谈着一边走进廉上人的禅房。

王昌龄毕竟心中有事,不能跟廉上人长谈,于是王昌龄告别廉上人下了庐山。

到了江州浔阳楼,同官员们乘上江汉客船顺流而下。

到了安徽中部庐州附近的庐江县,此时天色已晚,客船停下过夜。王昌龄想起当年在石门谷的朋友陈谠言是庐江人,于是决定上他家去看看。王昌龄按照当年陈谠言说的地点找到了陈家,家人说陈谠言于五天前去了庐山东林寺,王昌龄心想,为什么在东林寺没看到他呢?但是他一转念又想,是呀,这一个人在江湖上跑,实际上也没有一个定所,虽然说他去了东林寺,但是他的行踪却是随时变化的。王昌龄只得回到馆舍。

王昌龄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老想着陈谠言,于是爬起,手提羊毫,沾得墨浓,一首《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林寺以诗寄之》草成了,诗曰:

“江路经庐阜,松门入虎溪。闻君寻寂乐,清夜宿招提。石镜山精怯,禅枝怖鸽栖。一澄如悟道,为照客心迷。”

王昌龄将诗装进信封,第二天一大早,王昌龄把信递给了陈家。


这是VIP章节,需要订阅后才能阅读

成功加入书架
章节列表
第1章 新任的龙标县尉第2章 热烈欢迎诗人县尉
第3章 东阳公主的故事第4章 王昌龄出生
第5章 少年少女的故事第6章 爱情的发展
第7章 互赠信物第8章 甜蜜的初恋
第9章 三月三情人节,正是情侣相聚的好时光第10章 爱情美酒酿熟了
第11章 定婚的准备工作第12章 定亲
第13章 酒宴上,才俊露诗才第14章 他们到底走到了那一步
第15章 爱情的魅力 第16章 热热闹闹的新婚之夜
第17章 幸福的蜜月第18章 带着丈夫回娘家
第19章 老先生借诗集第20章 洛阳外婆家
第21章 在洛阳的亲戚家里做客 第22章 繁华的洛阳让王昌龄流连忘返
第23章 芙蓉的胎教第24章 爱情的结晶
第25章 王昌龄的隐居生活第26章 开元圣主 唐玄宗
第27章  灞上的业余老师第28章 东游启程
第29章 王昌龄师徒游嵩山第30章 少伯口占《悲哉行》
第31章 从赵苑到邯郸第32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
第33章  姜女庙的奇对第34章 咸熙寺的菩萨
第35章 营州的千里草原第36章 碣石山上观沧海
第37章  王昌龄沧州看煮盐第38章  唐玄宗东巡
第39章 王昌龄潞州遇圣主第40章 王昌龄在晋祠品读唐太宗《晋祠之铭并序》
第41章 秦时明月汉时关第42章  王昌龄与家人团聚了
第43章 王昌龄苦读备科举第44章  王昌龄初进科场
第45章 王昌龄名落孙山第46章 踏上西游之路
第47章  塞外奇景 第48章 王昌龄师生到了古城兰州
第49章 王昌龄口占《从军行》第50章  神奇的彩色石林
第51章 王昌龄在莫高窟流连忘返第52章 繁华的楼兰古城
第53章 “女儿国”奇遇第54章 夕阳古道胡茄曲
第55章 西域商都碎叶城第56章 王昌龄又添小千金
第57章  隐居石门谷第58章 神仙般的隐居生活
第59章 一帮青年才俊聚集在蓝田第60章  王昌龄大雁塔题名
第61章  王昌龄京都安家第62章 春风得意的校书郎
第63章  口蜜腹剑的李侍郎第64章 孟浩然京都求功名
第65章  孟浩然留别挚友 第66章  王校书洛阳任职
第67章  龙门寺校书郎赴宴第68章 洛阳尉王湾设宴
第69章  诗酒趁年华的生活 第70章  刘慎虚造访王昌龄
第71章 泗水县王少伯任职第72章  智破人命案
第73章  王昌龄不幸丧偶第74章  情思揪心,万般无奈,唯有长歌当哭
第75章  提亲风波第76章 一篇《陈情表》,惹来皇上大发雷霆
第77章  王昌龄谪贬岭南第78章 从巴陵到南岳
第79章 郴山口少伯吟诗第80章 谪贬客岭南安身
第81章 遇大赦,王昌龄踏上归途第82章 两泰斗相聚巴陵
第83章 襄阳拜访张丞相 第84章 惊闻噩耗,诗坛二王哭浩然
第85章 王县丞江宁任职第86章 迎来送往频应酬,诗才横溢多题咏
第87章 王昌龄与众官员同游历史名城第88章 润州芙蓉楼
第89章  大唐教育会议 第90章  王县臣制定学制
第91章  辛惭帮助王昌龄买房子第92章 王县臣与官员们游岘山
第93章 应天书院第94章 扶桑国诗僧空海造访王昌龄
 第95章 王昌龄上书惹麻烦第96章 王昌龄再次遭贬
第97章 李白金陵访少伯第98章 王昌龄谪贬龙标
第99章 漫漫谪贬路第100章 筹办龙标学堂
第101章 筹建新居第102章  王昌龄龙标过年
第103章 五溪地区的民俗文化第104章 西龙标学堂的开学典礼
第105章 龙标也办起了书院第106章  大唐的诗歌老师
第107章 王昌龄沅水探险第108章 溆浦寻找楚文化
 第109章 王昌龄的诗歌理论课第110章 诗歌理论课(续)
设置
  • 背景颜色
  •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体
  • 字体大小
订阅

本次订阅将消耗 九怀币

当前余额为 九怀币,还需支付 九怀币

快捷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 切换支付方式

请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 切换支付方式

请在新页面中完成支付